不锈钢板加热时的结构与温度的影响(下)

不锈钢知识
对于不锈钢板加热操作时需要注意到的第二件事是在各种温度和碳含量下确定的不同微观结构的数量。这些是在不同温度下组成钢的晶体结构。

对于不锈钢板加热操作时需要注意到的第二件事是在各种温度和碳含量下确定的不同微观结构的数量。这些是在不同温度下组成钢的晶体结构。

铁氧体。它是一种固溶体,在室温下稳定,在70华氏度时其碳含量最高可达0.008%。磁性铁氧体有时被称为α铁,不会与银 - 铜相图中的富银α相混淆。

渗碳。这种铁 - 碳结晶化合物也被称为碳化铁。渗碳体含碳量为6.6776.69%,可与铁素体结合形成珠光体。

奥氏体。奥氏体也称为γ铁,是钢铁的FCC形式,能够溶解几乎2.0%的碳。尽管奥氏体在727°F以下的碳钢中是不稳定的,但在室温下,其他合金可以使其稳定。非磁性,易加工硬化,奥氏体结实,韧性好。

珠光体。当渗碳体和铁素体交替变薄时,有珠光体,当奥氏体缓慢冷却时,它就转变成了奥氏体。珍珠岩总是0.77%的碳,它通常使钢更具韧性。

贝氏体。贝氏体硬度低,延展性好,是铁素体基体中细碳针的组合。奥氏体的冷却速度低于形成马氏体所需的速率。

马氏体。如果你拿一块红热钢在冰水中淬火,你最终会得到很多的马氏体。原因如下:当奥氏体迅速冷却到形成体心四方晶体结构的温度时,马氏体产生。如果碳不能从这种剪切类型的结构中析出,这对于大多数普通钢来说是如此,它会被困在体心四方晶格马氏体中。

这种淬火结构硬,脆,对于大多数商业钢应用基本无用。回火将回收一些延展性,而不会花费太多的力量,使其对各种工具和模具应用有价值。事实上,马氏体是使钢硬化成为可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