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板酸洗技术的发展(上)
不锈钢知识不锈钢板酸洗技术历经几十年发展,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主流的有湍流式酸洗、机械除鳞法、推式酸洗等。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下这几种技术。
不锈钢板酸洗生产线
先说下湍流式酸洗。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冷轧不锈钢板原料的除鳞主要是使用硫酸酸洗。这种方法产生的废酸无法完全回收,不锈钢板原料的损耗也比较的大。后来在1959年奥地利鲁特纳发明了盐酸酸洗废液再生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完全回收盐酸,生成的铁粉还能够做高档的磁性材料,所以在当时这种盐酸酸洗法属于成本低、酸洗不锈钢板表面质量好的工艺而获得广泛采用。此时的酸洗槽也由深槽逐步发展为浅槽。到1983年原西德MDS公司开发出湍流式酸洗新技术,其特点是把酸洗液送进非常窄的酸洗室槽缝中,使得酸洗液在不锈钢板表面上形成湍流状态。这种工艺已不存在深槽的概念,不锈钢板在一条很窄的沟槽中运行并处于张力状态,酸的流动方向与带钢的运行方向相反。这种酸洗技术提高了酸洗效率,改善了酸洗质量。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推出湍流酸洗方法以来,浅槽湍流酸洗机组因其造价低、酸洗事故处理时间短而很快发展起来。原西德波鸿、澳大利亚BHP、日本住友金属、日本和歌山、日本神钢加古川冷轧厂、比利时西格马公司等于1986-1990年先后建成并投产了湍流酸洗机组。
第二种是机械除鳞法,复合除鳞技术发展很快,在传统的化学酸洗的基础上增加了机械方式除鳞。机械除鳞法主要有反复弯曲法、轧制法、喷丸法、NID法及APO法等。
NID法就是使用高压水喷铁砂浆的除鳞法,是1973年日本石川岛播磨公司开发的,其原理是把铁砂送入高压水流,通过扁缝式喷嘴,形成铁砂流布满钢带的横向表面。新日铁八幡厂一号酸洗机组的改造即在机组入口处增设了延伸率高达3%-7%的PV轧机进行破鳞,并使用NID机械除鳞装置。
改造后除鳞速度由180m/min提高到250m/min,并且使用NID机械除鳞装置代替酸洗槽及回收放心酸系统,还能够有效节省投资。NID法在日本东芝(横滨)电气公司、川崎水岛工厂,以及美国、德国、法国等均得到了实际运用。国内的昆明工学院将喷嘴除鳞技术应用于窄带钢的除鳞,使用效果很好。重钢四厂新华通讯社轧车间用10MPa以上的高压水将浓度在60%以上的烧结用铁粉浆中喷出,在空中形成高能量水锤打到钢表面上,取得了很好的除鳞效果。
用喷浆法代替过去的喷丸法,吨钢成本降低5倍,还能把喷砂除鳞和酸洗除鳞联合使用,如硅钢片厂70%靠喷砂除去铁皮,30%使用盐酸洗掉铁皮。这种复合式工艺技术也是可行的。
1989年原苏联切列流维茨厂建成并投产了连续研磨除鳞(APO)生产线。该生产线可处理厚度为1.6-4.0mm、宽度为900-1550mm、抗拉强度达650MPa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带钢,最大线速度为90m/min,年产量达50-60万t。由于不使用酸,解决了因用酸而引起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特别对不锈钢的处理,尤为优越。这种方法就用范围广、生产成本低。